<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创新“融合式党建+”形式和载体 破解基层党建“两张皮”问题

        信息来源:《机关党建优秀案例》2020年01月22日369131

        创新“融合式党建+”形式和载体 破解基层党建“两张皮”问题

        满归林业局党委


        满归林业局党委始终坚持党建统领全局、引领发展,充分发挥以党建工作推动中心工作,以中心工作促进党的建设,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形成“一盘棋”,构建起党建与发展统筹推进的“融合式党建+”新模式,既防止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一手硬、一手软”,又防止以中心工作代替党建工作,取得“党建强、发展强”的“双强”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确立融合理念,在工作格局上解决“两张皮”问题。坚持把服务生态、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根本取向,通过“目标融合、规划融合、力量融合”等方法的实践运用,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的同步谋划、同向推进、同创成果的“三同”目标。

        ——在谋划党建工作上,树立“融合”理念。一是树立发展观,党建创新要根据“生态、发展、民生”的需要来研究和开展,用发展效果来检验党建创新的成效,以党建创新引领中心工作的发展。二是树立大局观,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是全局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去思考、把握和解决问题。三是树立效益观,党建工作也要讲效益、出效益,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主动办、抓紧办、认真办,拓展“党建+”的内涵。

        ——在部署中心工作上,坚持“融合”原则。一是安排全盘工作时不忘安排党建工作,做到同谋划、同部署,让“一岗双责”落实落地;二是在落实各项任务时不忘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保障作用,中心工作在哪,党建工作就保障在哪;三是在工作遇到困难时不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急难险重任务得到高效完成。

        (二)找准融合路径,在创新方式上解决“两张皮”问题。

        ——党政联建:打破身份界限,实现与中心工作融合。

        围绕林业局“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党建+3”工作模式服务全局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把党支部建在绿色产业链上,加快建设生态满归步伐;推进“+发展”,使旅游产业、食用菌培植、野生浆果深加工、冷极山泉水开发等产业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速道;推进“+民生”,通过打造“一站式”、“党员志愿服务”等优秀服务品牌,及时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林地共建: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基层组织融合。

        按照“一片林、一条心、一体化”总体要求,通过“构建整体联动体系、建立‘双向互动’机制、搭建‘十联十共’载体、打造区域示范典型、培育一体文化支撑、实施单位社区携手”等措施的有效推进,林地双方在重大工程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地区稳定、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成立“四个林地党建一体化示范点”后,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森林公安、私营企业等单位部门的沟通协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繁荣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网络促建:打破传统做法,实现党建与互联网融合。

        顺应党建和互联网思维“融合共生”的趋势,利用信息化建设实施网络化促建,深化党务、政务、服务三者融合新途径。通过满归党建等平台、“党在身边”网上支部,构建起从党委到党员五级学习交流平台,真正做到党课开在平常、党员学在日常,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将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北疆先锋”平台参与、互动交流及评论功能,拓宽舆论宣传维度,实现党群联动“零距离”,党建服务“暖人心”。

        (三)形成融合机制,在制度保障上解决“两张皮”问题。

        一是推进目标管理的融合。坚持落实明责、履责和追责各项制度,相继出台《关于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实施意见》《建立领导班子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及考核、激励、追究机制等,形成压力层层传导、责任融入式党建+生态建设:“让兴安添绿,让家园更美”地企共建千人植树造林活动责任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是推进工作运行的融合。同步聚焦聚力,将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从组织上融合,“产业链延伸到哪、党组织就要建到哪”,在食用菌基地、雪乡合作社等建立党支部3个,设立党群服务中心16个,以有力的组织支撑推进中心工作。从载体上融合,围绕生态旅游、食用菌生产加工、蓝莓红豆浆果深加工等绿色产业,探索实践“支部+合作社+基地+培植户”模式,通过“领导挂点、部门包片、党员带户”,真正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从资源上融合,将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互联网+指尖课堂”,促进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实现党支部与党员的时空对接,凝聚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三是推进绩效评估的融合。发挥党建成效的“乘数”效应,构建“抓党建、促发展”考评机制,建立“双百分制”考核办法;完善“书记抓、抓书记”长效机制,实施书记抓党建“双向述评考”;强化“创特色、树品牌”激励机制,设立“基层党建创新创优成果奖”,通过加强对基层党建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先行实践,每年对评为党建最佳品牌的获奖成果进行面上推广。

        二、工作成效

        “融合式党建+”的生动实践,打破党建自我循环,擦亮党建“七大品牌”。

        一是形成生态党建。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使命,通过实施“建设秀美家园、打造森林城镇”工程,形成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组织覆盖为基础、党员干部为核心、绿色发展为目标的运行机制,森林面积、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得到持续增长和逐年提高。

        二是形成效益党建。把改革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谋划职工致富产业和富民惠民项目,通过创建“富民型”战斗堡垒,选树“领富”先锋,开展“党员先趟路、带领群众富”等系列活动,实现职工增收、单位增效。

        三是形成人文党建。把人文关怀作为第一选择,通过实施“思想对接、工作动员、舆论引导、文化培育、舆情疏通”“五步法”,营造出干事创业、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四是形成阳光党建。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通过实施“阳光引领、阳光党务、阳光服务”等创建,让党员素质在阳光下提升、作用在阳光下发挥,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当好表率,作好榜样。

        五是形成民生党建。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目标,完善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制度,推行“党建责任清单”制度,促使党员听民声、支部办实事、班子抓落实。每年承诺并兑现涉及工资、住房、环境、帮扶、体检等实事好事,让务林人生活的更有奔头、更有尊严、更加自信和幸福。

        六是形成质量党建。把工作质量作为第一追求,通过压实“支部-小组-党员”三个链条,推行“三会一课”计划报备、全程纪实、列席指导、案例评选、督查通报“五项制度”,实施“党建项目化管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七是形成智慧党建。把“互联网+”作为第一阵地,探索用“互联网﹢”新媒体推进党建、服务职工群众的新途径,通过成立网上临时党支部,运用“互联网+指尖课堂”,促进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实现党支部与党员的时空对接。

        三、几点启示

        一是要树立“融合”的理念。推进融合党建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构建层层推进的“责任链”,切实做到抓党建抓发展“两手硬”、从谋划到执行“一盘棋”,形成融合党建的思想共识和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要掌握“融合”的本领。党务工作者要有执行、贯彻、落实党建工作的能力,必须找准两者之间的结合点,紧扣中心工作,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真正把党建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优势。

        三是要营造“融合”的氛围。融合式党建离不开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行政领导要正确估价党建工作带来的巨大效益,用领导班子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编辑    梁利军

        审核    卜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