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19年09月18日8421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到中国革命的起点,回到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去追寻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可以更好地激励我们努力奋斗,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初心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了史诗般的伟大长征。
红军从长征开始到结束,军团长董振堂率领的红5军团一直担任后卫。1935年4月,红军在贵州北部山区急行军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的妻子陈慧清临产了。陈慧清痛得满地打滚,敌人追上来了,与红军后卫激烈交火,但孩子怎么也生不下来。军团长董振堂拎着枪跑过来问:“还有多久能生出孩子?”谁也没法回答。董振堂连忙跑回阵地,大喊:“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战士们不顾牺牲,坚守阵地,整整两个小时,顶住了敌人一次次的冲锋,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怒目而视,因为这个孩子,很多兄弟都战死了。但此时,董振堂说了一句让大家哑口无言的话:“你们瞪什么眼?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
“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是啊,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未来,不计个人的生死,这不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吗,这不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吗!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指出,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胸怀革命理想,身有无限动力。红军长征后,根据党中央的安排,陈毅同志留在苏区,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上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同志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几个年头。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陈毅同志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毅然写下了3首“绝命诗”留藏在衣底。这就是今天我们读到的荡气回肠的《梅岭三章》。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个人生死事小,革命一定成功,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革命信念,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革命理想!这就是革命仁人志士经年累月穿丛林、战猛匪的精神动力!
写下这些“绝命诗”后不久,陈毅同志果然与敌人在梅岭的一个小山坡遭遇。慌乱中,他随身携带的小布包掉在了路边。国民党士兵发现陈毅同志这个“公文包”,满以为遇到了财神。结果翻遍了这个旧布包,里面除了一件旧衬衣,就只有一本翻破了的旧书。国民党士兵根本不理解,说:“共匪穷成这样了,还读什么书!”
是的,不仅是这个士兵,整个国民党军队、整个国民党都不理解,也永远都不会理解,共产党自己穷成这样,为什么还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这是因为我们共产党员都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理想,都有一个共同的革命信念。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这个信念,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有了革命的目标、理想、信念,我们再穷,也只是物质上的贫穷,在精神上却是特别富有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了这个精神上的“钙”,我们就能够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
正如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的大人物身上,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方志敏烈士无比自豪地写道:“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是啊,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不是为了谋求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精神动力的源泉,这就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艰难困苦的动力所在。陈云同志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就清醒地认识到:“此身非昔比,今后不是做成家立业的一套,而要专于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终生的追求
1942年秋,江苏泗洪的青年农民张道干加入地方抗日武装,同年12月,在当时的金锁区委书记、区长马振藻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冬天,马振藻在战争转移时将3块银元交给张道干,一是为了补偿在张家吃饭的开支,二是用于敌后工作活动经费。1946年,为了保护党的组织,张道干等人的党员名册被迫烧毁。后来,张道干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部队上介绍他入党,他坚持自己已经是共产党员,不能再二次入党。解放后,张道干退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乡后张道干一直寻找自己的党员身份。2015年,在多方帮助下,90多岁的张道干终于见到了阔别71年的马振藻妻子杨美田,证明了自己的党员身份。见到杨美田时,张道干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打开一个发黄的纸包,里面包着的是当年马振藻交给他的3块银元。他说:“我终于找到大姐了,找到组织了!这3块银元,我一直没舍得花。今天,证明我是党员了,我把这3块银元作为我这70多年的党费交给组织!”
2017年10月2日,96岁的张道干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将自己省吃俭用存下的全部积蓄9400多元,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了党组织。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要再看一眼自己入党介绍人的照片。
一声“归队”,张道干老人等了70多年!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终生的追求,这也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初心!
无独有偶,95岁的老兵张富清深藏功与名,他珍视“人民功臣”的荣誉,却从未把自己当“功臣”。从部队到地方,从人民子弟兵到人民公仆,“人民”二字,永远写在前面、刻在心上。作为一名老兵,这是他的初心、他的坚守、他的理想,也是他一生奋斗的动力源泉。
从1954年起,一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这个旧茶缸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珍藏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有记者问,这么英勇的事迹为什么从来不讲?张富清老人说:“这些往事,组织上已经给了我证书和勋章,我没必要再拿出来到处显摆。”而面对组织的关心,张富清老英雄动情地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还有一些整连整排牺牲的战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好很多倍了。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组织找麻烦提要求呢?”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称赞他——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今天,我们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时刻不要忘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共同奋斗。
(作者系新华网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19年第7期
编辑 张 浩
审核 卜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