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在押人员有什么话 都想和她说说

        信息来源:2015年05月11日24871

        在押人员有什么话 都想和她说说

         

        “驻所检察的职责,就是挑毛病,就是‘斤斤计较’,不能为了顾及情面,搞好关系,而不愿监督、不敢监督。”谈起自己的工作,王海萍有着独特的理解。

          王海萍是谁?自1998年至今,她就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检察院驻旗看守所检察室工作,一直负责监督刑罚执行。

          多年来,诸如看守所对劳动工具管理不严格,对洗澡的在押人员管理不严,对档案管理不严格,看守所监管信息系统填录不规范、不及时、不全面,让在押人员做炊事员等等,只要是日常检察监督过程中发现的监管安全隐患等问题,王海萍都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来。在她的建议下,看守所建立完善了收押、出所、会见、安全防范、留所服刑等十多项重大监管制度。

          2008年5月,她发现看守所放风场所没有监控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主动找到所领导,要求在放风场所安装监控设备,受到高度重视。没多久,放风场所就安上了摄像头,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009年12月,她发现监管干警和办案部门工作人员都携带手机进入监区,可能会发生“跑风漏气”现象,于是建议看守所在监区安装手机信号屏蔽设备。很快,监区安装了手机信号屏蔽设备,及时堵住了漏洞。

          工作以来,王海萍牵头建立了检务公开、在押人员约见检察官、每日巡视等制度,纠正看守所收押、出所、戒具使用、提审、会见等方面违法行为28件,对监管活动提出建议24件;先后回访考察辖区内监外执行人员650人次,提出纠正意见64件;提出检察建议44件,件件得以采纳;约见谈话650人次,解答咨询达1800多人次,在押人员亲切地称呼她为“驻所”,有什么话都想和她说说,有什么事都想找她唠一唠。

          “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他们做人的尊严。”为此,王海萍亲手制作和发放《新收押人员权利义务告知表》,在看守所正门口和每个监室设置“检察官信箱”,在看守所设立专门的接待室和谈心室,先后接待来访320余次、约见谈话650人次,妥善处理和解决了很多刑期计算错误、财产权、会见权和健康权等方面的问题。在她的积极争取下,院党组特别成立了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领导小组,真正实现了对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从“小维权”向“大维权”转变,从单过程维权到整个诉讼过程维权的转变。

          在王海萍的努力下,驻所检察室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与看守所执法信息监控联网,通过微机联网系统了解在押人员的诉讼阶段和羁押情况,通过软件的预警功能及时催促办案单位办理即将到期的案件,防止超期羁押问题发生,实现了监管场所连续20年“零超期”的成果。

          工作以来,王海萍约见谈话650人次,解答咨询达1800多人次,在押人员亲切地称呼她为“驻所”,有什么话都想和她说说,有什么事都想找她唠一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