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奶业再升级 “链”接全世界

        信息来源:内蒙古日报2022年12月14日6070

        全区奶牛存栏达到162.1万头,同比增长9.8%;

        全区牛奶产量432万吨,同比增长11.3%。

        前三季度亮眼的奶业“成绩单”,再次印证我区奶业振兴跑出“加速度”。

        高位发力,推进力度达到新高度

        今年9月,2500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奶牛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安家”。

        位于阿荣旗得力其尔乡马河村的呼伦贝尔赛科星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牛舍内,一头头高产奶牛被精心饲养着。“我们今年计划进牛5500头,2023年底可达到日产奶170吨。”赛科星牧场场长李雪飞介绍说。

        近年来,阿荣旗紧紧围绕“呼伦贝尔高端乳制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岭东最大奶源基地和百亿级奶产业”的目标定位,持续提供“医护式”“保姆式”“专班式”“全程式”服务,推动种植养殖、饲料加工、物流包装等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这只是奶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我区立足得天独厚的奶业发展优势,全力推动奶业向更广、更深、更高水平发展壮大。

        政策发力,持续推进奶业振兴。我区连续出台实施一揽子扶持发展政策,2022年又出台了支持力度空前的“奶九条”,聚焦优质牧草供给、优良品种培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奶牛疫病防控、乳业科技创新等环节,从全产业链解决制约奶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统筹”,党政齐抓上下一心,拿出“真金白银”补短板,以强有力的政策资金保障推动奶业发展达到新高度。我区紧盯“奶九条”政策落实,先后5次召开联席会议压茬推进工作。多部门联合抓落实,相关部门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83个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奶业振兴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我区还设立了专项资金,每年投入4亿元。“奶九条”政策出台后,每年再投入10亿元以上。与伊利、蒙牛集团合作设立20亿元的奶业振兴基金,撬动金融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为率先在全国实现奶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资金保障。

        紧盯重点,“三源”基地取得新进展

        今年10月,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台基营村苜蓿草种植基地迎来一年中最后一茬苜蓿的收割季。这里全年能收获4茬苜蓿,亩产苜蓿干草1吨或裹包苜蓿2.2吨,产量达到国内较高水平。

        基地采用的智能喷灌实现高效节水,通过互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控制,实现云智能喷灌。还能通过精确计算和自动控制,向作物提供精准的水分和肥料,实现水肥一体化,专业的种植模式有效提升了苜蓿质量。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拓面增量、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扩大优质青贮玉米、苜蓿和饲用燕麦等三大优质饲草种植,提高饲草自给能力。据统计,全区青贮玉米达到1400万亩,苜蓿保有面积达到429万亩,饲用燕麦达到190万亩。

        “全区90%以上全株青贮玉米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苜蓿干草平均等级达到二级以上,燕麦草干草平均等级达到一级以上,为牛奶产量、品质双提升提供了保障。”365beat版app_365bet官网娱_下载bst365农牧厅奶业处处长巴特尔介绍说。

        与此同时,我区持续推动中小养殖场改造升级,突出抓好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着力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加大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力度,积极推动中小养殖场基础设施设备标准化提升改造,重点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面开展奶牛疫病防控和布病、结核病监测检疫净化,完成了31个已建规模养殖场全部奶牛耳标佩戴和系统录入,实现“一牛一标,可追溯管理”,有效保障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种子是农牧业的“芯片”,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系着国家战略。我区坚持自主培育为主、引进和繁育相结合加快良种奶牛扩繁步伐,持续巩固奶业振兴优质种源优势。

        目前,全区培育国内排名前100的荷斯坦种公牛25头、乳肉兼用型西门塔尔种公牛20头、三河牛种公牛30头。赛科星作为育种领头企业,奶牛性控冻精年产能约50万剂,占到全国市场总量的40%以上,连续8年产销全国第一。全区每年推广使用性控胚胎2万枚以上、推广使用性控冻精15万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百头以上参测牧场奶牛平均单产9.5吨以上,大型养殖企业达到10吨以上。

        统筹谋划,产业链条达到新水平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数智化程度最高的智造标杆基地;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制品计量测试中心等国家级技术中心相继入驻……

        今年7月12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掀起红盖头。呼和浩特市将依托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形成“产在城中、城在产中,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产城融合新模式,加速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的步伐。

        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奶业全链条发展格局,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推动奶业振兴已是全区各地的共识——

        加强现代乳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和引导伊利、蒙牛等大型本土企业做优做强,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和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为牵引,打造奶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带动奶业全产业链向更高层次发展;

        扶持乳制品加工企业,聚焦生鲜乳加工增量、喷粉等环节,对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补贴,提高企业加工产能;

        鼓励中小规模乳制品加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扩大生产低温奶、鲜奶冰淇淋、干奶酪等乳制品,有效延长产业链条;

        鼓励支持中小养殖场发展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培育产品质量优、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的地方特色奶食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

        奶业一二三产融合在农牧业发展中走在了前列,伊利、蒙牛等全产业链奶企从一产出发,“接二连三”成为奶业融合发展的标杆。在荷兰合作银行公布“2022年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凭借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稳居全球乳业五强。蒙牛位列第七,创历史新高。

        奶业再升级,“链”接全世界。内蒙古全力建设一流种源基地、饲草料基地、奶源基地,在打造一流加工企业、做强一流产品、创建一流品牌上再发力,不断推动奶业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