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五四寄语丨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作为

        信息来源: 奔腾融媒党建云2022年05月12日15950

        一场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带来重生的希望。103年前,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历史的夜空,宣告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来,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始终未变。

        百年前的青年是什么模样?作家许知远曾谈道:“他们面对的是另一次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由铁路、电报、电影、报纸、杂志构成的全球化的过程。他们要挣脱思维的窠臼,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探知世界的方式。青年成为这样一个标志,记载着某种社会异端的浮现,又代表社会进步历史观的未来。”

        陈独秀发一代之先声,他于《敬告青年》中提出“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字字句句如春雷般惊醒了一个混沌时代的青年,他们力排陈腐朽败,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

        五四运动中,学生领袖罗家伦亲笔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傅斯年担任了五四游行的总指挥,他们以笔为枪、携笔从戎,他们以《晨报》、《新青年》、《京报》、《新潮》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阵地,“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记录时代,感知冷暖。

        一百年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无数普通人的芳华,汇成了时代的精彩。这一百年,源头是他们,书写今天的是我们。

        今日青年,见证了国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我们的今天是前人不敢想象的明天;今日青年,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比任何时候更接近百年来的伟大梦想;今日青年的使命,便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我们手中实现。

        今天,正是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我们又该成为何种模样的青年?

        一批拥有家国情怀、坚定信念、远大志向和奋斗精神的新闻工作者汇聚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用最积极、最有生气的蓬勃之力,书写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问卷。

        从“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发着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传统媒体阵地到新媒体窗口,我们将爱国、立志、求真、力行融入媒体人的生活工作中,挖掘自身潜质,担当自身使命。每一根笔,一支话筒,一台摄像机,都蕴藏着改变的力量。我们怀着“建功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坦然心态,在每一次报道和每一篇稿件中,书写历史、记录发展,发现美好,让新闻有温度,让文字有力量。

        百年间,神州大地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永远不变的是每一代中国青年该有的责任、使命与担当。担,就是双肩承载、负重前行、任劳任怨;当,就是理所当然、首当其冲、当仁不让。社会在前行,无数中国青年将无悔的选择融入时代洪流。回望极不平凡的2021年,在惊心动魄的抗“疫”一线,在乡村振兴的新天地,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各个领域,无处不浸润着青春的汗水,无处不刻印着青年的奉献。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青年新闻工作者们深入基层一线践行“四力”,记录着内蒙古奋发昂扬前进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这样描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对新时代新青年的要求,也是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该有的面貌。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当代青年才能承载起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我们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请用青春作桨、以梦想为帆,让青春之光照亮奋进之路。让我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行胜于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编辑    梁利军

        审核    卜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