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奔腾融媒党建云2022年02月09日23920
2022虎年的这个春节假期,当大多数人与家人团圆欢度节日时,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节目制作传播中心《新闻天天看》栏目记者、编辑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推送权威、及时的新闻内容。无论是在采访现场、演播室、编辑室,总能见到新闻天天看记者编辑们的身影。风里雨里节日里,我们都在你身边,“我帮你” 只为让百姓更满意!
(图/《新闻天天看》记者在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现场)
(图/《新闻天天看》记者到达采访现场进行拍摄)
(图/《新闻天天看》栏目除夕当晚直播演播室)
“我帮你”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新闻综合节目制作传播中心《新闻天天看》栏目开办的宗旨,通过媒体发声搭建沟通的桥梁,切实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是《新闻天天看》在新闻报道中一贯的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中心上下齐心,共同发力,把“我帮你”做得更接地气,让百姓更满意。
新闻综合节目制作传播中心在《新闻天天看》栏目抽调主力党员记者,组成党员先锋小分队,开栏“我是党员我帮你”,高举高打同时稳扎稳打,让“帮”的精髓深入人心。高举高打是要轰轰烈烈、全网开花、广而告之。我们制作了“我是党员我帮你”的宣传片,在《新闻天天看》节目、奔腾融媒、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全网推送。营造氛围的同时,广开言路,征求意见和问题,带着问题去帮助百姓一一解决。稳扎稳打突出一个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原则,要帮就要帮到底,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具备这样的决心,才能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新闻天天看》栏目“天天我帮你”,帮忙的范围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梳理帮忙的事件,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办房本
2021年内蒙古各地集中为百姓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在百姓办房本的过程中,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难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开发商巧立名目收费,为业主设置障碍。天天看记者先后为呼和浩特市盛世华庭、水岸华庭、蒙清苑、新街坊、城发绿园、万盛佳园、锦泽园、御锦苑、金角苑等小区的居民协调办房本。
5月17日,记者李媛关注了呼和浩特市锦泽园小区刘先生的烦心事儿。刘先生办房本需要开发商盖一个章,可是跑了一个月也没盖上,记者介入协调后,联系到开发商,弄清楚了中间的问题,开发商也承诺,会尽快帮助刘先生盖章,经过记者的协调,刘先生终于能办房本了。
8月4日,记者栗静帮助呼和浩特市塔利新村的居民解决办房本过程中的收费疑虑问题,居民质疑办房本要收的费用太高,不知道是否合理,记者联系开发商、村委会和不动产中心,针对每一项费用进行核实,并进行普法,哪些费用要交,哪些费用不用交,要清清楚楚。
8月31日,记者张洁关注了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盛世华庭小区居民,想要办房本,要交一大笔钱的事。记者采访了解到,开发商要求交的这些钱都是遗留办不允许收取的。在记者的协调下,遗留办决定约谈开发商,并先为居民办理预登记。
二、市政建设
呼和浩特市今年以来,开工建设了很多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粗放施工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其中交通设施不完善,车祸频发;施工路面没回填,致人受伤;海东路不施划人行横道,人车混行,安全隐患大;海西路和青山巷交汇路口的出口位置人车混行,交通混乱;西二环和鄂尔多斯西街交汇口十字路口信号灯不亮,人车混行;金川开发区路面开挖现大坑,摔伤一名老人,损坏十几辆车;回民区部分路段维修管道开挖路面不设围挡,摔伤路人等等。天天看记者帮忙,寻找建设单位、职能部门,及时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同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程。
7月31日,记者一芳报道呼和浩特市海西路和青山巷交汇路口的出口位置人车混行,交通混乱,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分别联系了呼和浩特市交管支队,金海路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指挥部,多方协调,施工方承诺,会在15天内安装隔离护栏。
4月24日,记者张洁关注了呼和浩特市海东路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事儿,经过记者多方协调,交管部门在路上设置了隔离护栏、隔离护墩,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把非机动车道保护起来,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隐患解除了。
三、老旧小区改造
今年呼和浩特市计划对全市范围的33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的水、电、气、路、地下管网以及监控、路灯等方面的问题。这原本是一件惠民的好事,可最近有一些小区居民给天天看打来了求助电话,说他们小区的改造工程有点问题。其中有回民区的呼运东小区、内蒙古水设院小区、鼎丰丽景天下小区、民生小区、玉泉区工贸小区等等,记者协调辖区街道办、施工方以及旧改办等单位,解决居民诉求。
回民区的兴业公寓小区建成至今已经超过20年,小区的地下管网一直没有更换,路面也破损严重,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兴业公寓小区也被列入了改造范围。
原本这是一件惠民的好事,可是改造施工却给小区居民带来了烦恼,小区居民说,他们小区只有一栋楼,施工的区域也不大,可是施工队干了两个多月没有完工,呼和浩特市下了几场雨,小区里面积水导致路面泥泞不堪,居民出行困难。记者采访后,协调了街道办事处和施工方,问题得到了解决,8月10日小区改造全部完工。
6月4日,记者刘畅关注了呼和浩特市建筑塑料厂家属楼房顶油毡被大风刮跑的事儿,因为老旧小区改造遗留的问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记者协调了居委会和办事处,迅速介入,解决了小区的油毡问题。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呼运东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四月份开始动工,改造工程已经进行了四个多月了,施工队接连四次挖断水管,导致居民家用水困难,记者协调居委会,督促施工方修复小区管道,并尽快完工。
四、消费问题
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一部分是关于预付卡消费问题的。其中办理预付卡后,商家跑路,消费者维权难是最主要的内容。萌太极游乐园、星健身、可亲可么游泳馆、雅学书院的课外培训机构等等,都是遭投诉较多的商家。天天看记者也帮忙联系商家,带着消费者向市场局投诉,甚至向警方报案,推进事情的解决。还有一部分是关于消费纠纷的。例如:对居然之家、恩喜美容机构、维多利国际购物中心、万达广场等等商家的投诉。这一类问题的报道,我们聚焦在相关法律上。对于双方如何签订合同、发生违约后又该如何维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7月16日,记者程程关注了呼和浩特市一位消费者的投诉,一家养生保健馆销售注氢气的水,还号称能治百病,记者调查清楚后,协调辖区的市场监管部门,经过市场监管部门的确认,这家店存在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当即叫停,并对商家进行了处罚。
8月23日,记者刘畅采制的调查报道《蹊跷的车贷》,帮助一位购买二手车并办理贷款的消费者解决贷款中的问题,并揭示了二手车贷款市场中的乱象,协调银行、银保监会、金融办等多部门介入。不仅帮助了这位消费者,还推动了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业主与物业的纠纷
在“天天我帮你”的报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小区物业纠纷的问题。例如水电费捆绑物业费、业主装修遇沙霸、停水停电停电梯物业不作为等等。记者帮忙,督促物业尽职尽责,并找到街道办事处,负起相应责任,同时,对于小区居民不交物业费的行为也进行谴责,通过沟通协调,让社会更和谐。
4月23日,记者一芳关注了呼和浩特市碧水蓝山小区高层停水的事儿,经过协调督促物业公司、供排水管网修建公司,加快故障排查,在2天后,小区恢复供水。
8月16日,记者陈旭帮忙。呼和浩特市一家装修公司在小区装修,却被物业要求交2万元的管理费,对此行为,记者协调三方,并找到了辖区的物业管理部门,明确这种行为是绝对禁止的。
8月11日,记者张洁帮助呼和浩特市海天花园居民解决供水问题,小区停水一周,记者协调物业、居委会及辖区住建局,住建局承诺2天恢复供水,15天彻底解决问题。
六、供暖问题
进入2021——2022供暖季,天天看记者持续关注了全区各地的供暖情况,特别是呼包二市的供暖情况。今年呼和浩特市暖气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郊燃煤治理改造后的遗留问题、老旧小区暖气跑冒滴漏、居民不交暖气费导致停暖等问题。天天看记者协调供热企业,帮助百姓温暖过冬。
11月8日,记者晓莉帮忙。位于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的青山小区,一共有四栋三层小楼,住着68户居民。外面的气温已经是零下了,他们屋里还没供上暖。居民告诉记者,青山小区原本是小锅炉供热、前几年烧的都还可以,但是今年的三月份,供暖期还没结束,小锅炉就停止了供热,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要开炉的迹象。按照开发企业负责人的说法,他们必须按照政策规定烧无烟煤,现在无烟煤运不回来,所以锅炉无法启用。可这大冬天的没暖气,总得有个解决办法吧。有居民提出了,他们想接市里的大暖,享受集中供热。可接大暖需要一大笔钱,开发商和居民都无力承担。记者也分别协调了村委会和青山小区的开发商,经过协商,有不少居民认同了煤改电的办法,并且交付了安装费用,很快就来暖了。
11月15日,记者范宇星帮忙。进入冬季,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住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城发绿园小区居民们的心也随着这天气一般越来越凉,居民入住小区三年,每年冬天暖气都不热。记者也找到了物业以及负责小区供热的企业,对管网进行排查。最终,供热企业也承诺尽快排查出原因,尽早解决小区供热问题。
11月17日,记者程程帮忙。家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市政公司家属楼的刘先生向天天看反映说,他从2005年入住之后,家里的暖气已经有15年没有热过了,终于在今年冬天,家里的暖气热起来了。可当他去热力公司交今年的暖气费时,工作人员却让他补齐前15年的暖气费。刘先生觉得冤枉,他认为没享受到热不应补缴,热力公司却以没有证据为由,驳回了刘先生只交今年取暖费的请求。记者在节目中厘清了相关的供热条款,同时在记者的协调下,热力公司同意刘先生先交今年的取暖费,不给他断供。其他事宜需要提供证明材料,后续再解决。
七、海燕寻人
《新闻天天看》党员记者李海燕同时还是快手大V,自2020年10月开始发布寻人系列短视频,播放量近3亿,每天直播3个小时,直播间观看量6000万+。“海燕寻人”也成了快手上影响力较大的寻人类IP,粉丝396万。以记者海燕为媒介,搭建起了快手平台和《新闻天天看》合作的桥梁,《新闻天天看》在节目中开设“天天我帮你·海燕寻人”的版块儿,从2020年6月至今共找到近60人。
7月19日,记者海燕帮助生活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张弛找到了远在四川的亲人,张弛23年前离家出走在外流浪,精神方面也有障碍,当地的妇女主任求助海燕,通过大小屏的融合,网友助力,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帮助张弛找到了亲人。
8月24日,“醉酒父亲失踪80天”海燕帮忙直播5小时立功,帮助女儿找到了父亲,微信公众号点击量3.8万,快手直播间最高在线4万多人。
8月20日,《新闻天天看》播出了海燕寻人。1991年,只有16岁的唐登花从四川老家只身来到内蒙古,这么多年,唐登花的女儿刘海青一直想帮妈妈找到四川的家人。她找到了记者海燕,海燕通过发布短视频、网络直播的方式,很快找到了唐登花的哥哥唐昌坤。8月28日下午,记者在丰镇市见到了前来和妹妹相认的唐昌坤。
从4月21号报道推出以来,到12月31号,“天天我帮你”累计播出新闻报道502条,关注百姓的实际问题242件,解决189件,落实解决方案34件,持续推进剩余14件。我们的态度和决心,百姓看在眼里,赞在心里。
编辑 梁利军
审核 卜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