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11月05日605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商都县委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内蒙古365beat版app_365bet官网娱_下载bst365党委和乌兰察布市委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坚持党建工作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在商都县推开改革试点,如期完成了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改革前,商都县共有事业单位219个(不含乡镇),涉及改革事业单位162个(除学校、医院外),涉改编制数为2165个;改革后,事业单位98个(其中正科级15个,副科级27个,股级56个),精减了39.5%,进一步优化了事业单位组织设置,健全了组织体系,盘活了机构编制资源,完善了制度机制,提高了治理效能。
一、统筹谋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商都县委、政府紧扣改革任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由县委统一领导,深化机构改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商都县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具体推进,15个专项推进组分领域推动落实,各涉改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商都县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全面形成工作合力,按照“一表、一点、一图”的模式,逐步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一是领导小组按照《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中的关键期,制定“时间表”,倒排工期,稳步推进改革方案审议、审批等工作,确保各阶段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协调小组围绕单位基本情况、机构优化整合意见、党的组织设置、人事管理、改革进度安排等重点内容,在商都县重点打造一个改革“示范点”,组织推进组和涉改单位参观学习,对标示范点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按照“一单位一方案”的方式,全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三是各涉改单位根据《实施意见》明确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优化布局结构、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支持保障政策等4个方面37项具体工作目标,制定本单位的“任务图”,有序开展机构挂牌、领导配备、人员转隶、业务接续等工作,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二、科学优化结构,协调整合职能,合理构建高效运行体系
商都县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战略布局,内蒙古365beat版app_365bet官网娱_下载bst365党委、政府和乌兰察布市委决策部署,通过进一步优化重组,科级事业单位由51个调整为42个。一是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等具有政治管理性质的事业单位,着力强化意识形态、国家安全;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强化了融媒体中心和乌兰牧骑,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三是推进公共服务体系,重新组建了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完善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商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股级调整为副科级,完善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五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因地制宜,将商都县湿地保护中心由部门所属的副科级升格为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事业机构;六是优化资源设置,围绕“科技兴蒙”行动,将商都县农牧和科技局所属的9个股级事业单位,按照功能定位进行优化整合,组建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心副科级事业单位,进一步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七是理顺了商都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体制。八是统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执法队伍,下沉执法力量,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牧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应急管理领域设置9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形成了基本服务优先,布局结构合理的公益服务体系。
三、理顺职能职责,提升工作质效,配置运行高效服务体系
改革后,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承担生产经营活动职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不承担与主责主业无关的生产经营职能,撤并“小、散、弱”,县本级不再保留5名及以下编制的事业单位。一是剥离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厘清政事职责关系,将婚姻登记、禁牧、统计监察等职能剥离并回归机关。同时,撤销了职能消失和职能弱化的事业机构41个。二是坚持整合职能相近的单位,实现同类机构综合设置。强化商都县委党校职责,行使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职能;整合房产管理和房屋征收职能,组建了住房保障中心;整合政府采购办公室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职能,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和产品质量计量检测职能,组建县检验检测中心;三是对政事管办关系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明晰,由政务服务局和档案馆高效推进政事权限清单,高级中学和县医院进一步完善章程管理,改革后,职能更加明晰,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四、灵活把控总量,盘活编制资源,管实用好人员编制保障
围绕强基础、保重点,通过创新拓展、挖掘资源、调整人员等方式,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保障了编制资源。一是合理确定事业编制规模,精减收回的编制数作为基数保留,全县统筹调剂使用,优先保障纪检监察、巡察、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及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等重要部门用编需求;对超出实际需要的现有占编资源调剂到亟需增加编制的事业单位,同时,选调了40人充实到新成立或人员紧缺事业单位,进一步引导人员和编制资源精准服务基层和群众;对自然资源服务中心和水库管护中心实行分支管理压缩编制。为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专业人结构,通过公开招聘、退役士兵安置等方式为各部门充实新鲜血液。二是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全县跨部门转隶事业编制58名,部门内部转隶事业编制382名,确保了队伍不散、人员不乱、工作不断。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信息已全部更新完毕,确保人编一致、机账一致、机证一致。三是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有减有增、动态调整”的原则,对机构人员臃肿庞大的保安服务中心和城镇水资源服务中心采取“退一收一、只出不进”的方式,逐步收回编制调剂到工作业务量大、用编需求强烈的事业单位,为后续发展丰富了空间。
五、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事业发展,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坚持党管机构编制、优化协同高效等原则,全方位跟踪了解商都县事业单位“三定”规定落实情况,扎扎实实做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提高编制使用效能,科学合理使用空编,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入编、调动和出编程序,有效发挥编制管理调控作用,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真正体现出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的深度转变。通过全面完成深化事业改革试点工作,全县建立了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为推动新时代商都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编辑 梁利军
审核 卜凤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