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显初心

        信息来源:新湖南2021年01月27日20591

        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作出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被称为“建党先声”。

        青年学子参观新民学会旧址。湖南日报记者童迪 摄

        2021年年初,阳光正好。湖南长沙大学城的青年学子穿过绿荫如盖的新民路,走进窄窄的周家巷,抬头吟诵巷口牌楼上出自蔡畅的题词:“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毛蔡寄庐流芳千古。”

        这里是新民学会旧址。当年蔡和森在长沙求学时,举家寓居于此,毛泽东、萧子升等经常横渡湘江,在这所“沩痴寄庐”聚会畅谈。他们不谈论个人琐事,探讨的都是救国救民的道理,一群二十出头的青年,意气风发,酝酿成立革命社团。

        新民学会旧址。湖南日报记者童迪 摄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会就在蔡和森家的堂屋召开。新民学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宗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学会会员渴望从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会员前往法国、新加坡等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等人由此开始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等人则留在国内,响应五四运动,开展“驱张”运动和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出版《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革命的锤炼,毛泽东逐步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3月3日,驻衡"驱张"请愿团成员合影。长沙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但在当时各种思潮激荡的背景下,学会会员之间也逐渐产生了分歧。在法国的蔡和森和萧子升就对“走什么样的道路”持不同意见,他们专门开会,又分别给毛泽东写信,阐述各自主张。1921年年初,毛泽东组织在国内的会员,召开了一次新年会议。

        这次会议在位于长沙潮宗街的文化书社召开。会议持续了3天,重点讨论三个问题:新民学会以什么作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方法进行即刻如何着手?

        关乎道路的选择,最终以“起立”的方式来表决。主张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共同目的的占了大多数,包括毛泽东、易礼容等12人。会议讨论决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的共同目的,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为达到共同目的的方法,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不久后,新民学会完成历史使命,自然停止了活动。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胡振荣认为新年会议具有重要意义——“把新民学会的大多数会员引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是质的飞跃。”

        新民学会78名会员中,有一半左右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进步团体之一,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理论上的探寻和干部队伍上的准备,被誉为“建党先声”。(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苏莉;湖南日报社、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  卜凤义、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