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我的扶贫故事—内蒙古医科大学驻村帮扶队员孙利军

        信息来源:365beat版app_365bet官网娱_下载bst365直属机关工委帮扶办2020年11月10日516701

        编者按:多年来,365beat版app_365bet官网娱_下载bst365直属机关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有力帮扶措施,担起了应有的担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57个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兴安盟、乌兰察布市,800多名驻村队员共赴使命,投入帮扶资金109.36亿元,下沉303个贫困嘎查村,见证2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本网今起推出“我的扶贫故事”系列报道,讲述这些扶贫干部在定点帮扶过程中,践初心、担使命,走在前、作表率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


        孙利军:当然能收!这幅画是我在兴和县大库联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在大库联村民眼中,我有三个将军的称号:健康将军、土豆将军、引路将军,这三个称呼是咋么来的,还得从2017年我刚来大库联说起。

        2017年5月,我作为扶贫干部来到这里,贫困户任素芬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身体不好但非常要强,丈夫患病,一个人撑着全家的生活,供着两个读书的女儿。靠着我们给予的帮扶和她自己的努力,她的生活刚有些起色, 却又遭遇了更沉重的打击,大学刚毕业的大女儿安科婧查出了淋巴癌,为了治病,她借遍了亲戚朋友,让本以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我和队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及时协调医科大医疗专家到村义诊为她女儿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安排定期到附院复诊,同时进行中药辅助治疗。经过多方努力,病情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去年,我协调安科婧在大库联小学代教美术课。上个月,她又找了份网络线上授课的工作。任素芬终于可以安下心来搞养殖,发展产业,今年卖小羊羔收入已近4万元,一步步从欠债累累的贫困户成为了全县的“巾帼脱贫女能人”。

        在大库联村,像她这样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有65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5%以上,工作队联系安排医科大专家在村里开展了7次义诊,同时为大库联乡卫生院捐赠了总价值520多万元的B超、X光机等医疗和办公设备,为兴和县医院、蒙中医院培训了7名医务人员,健康扶贫托起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我成了村民眼中的“健康将军”。

        我发现大库联村的土豆又绵又沙,却卖不上好价钱,村民更缺乏对品牌意识。于是,我就多方引导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马铃薯种植等特色产业,当好消费扶贫的“推销员”,解决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万事开头难,我从来没做过营销,该从哪里开始呢?第一站我就选择把土豆摊子摆在了医科大学的院子里,2018年以来,我先后五次帮助村民到内医大及各附院销售土豆、黄豆、莜面等农产品约8.4万斤,共卖了16万元。我和队员多次在秋冬夜里同村民一起装卸土豆,大家打趣儿地说:“我们就是大库联土豆的搬运工。”我因此又多了个 “土豆将军”的称号。

        三年多来,大库联村的百姓腰包鼓了,底气足了,脱贫致富的意识强了。我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抓党建促脱贫,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向贫困宣战!我改造了三间大教室,定期给大家讲党课,举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带着贫困户、致富能手参观集宁战役纪念馆,到察右中旗阿令朝村学习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参观恼包村、武汉鼎工作室、老牛坡红色教育基地。贫困户老翟激动地跟我说,“这是咱这辈子头一次跟着村委会出来学习,让我们这些贫困户开了眼界。党的政策好,但是咱自己也要好好刨闹,不能坐在家里等靠要。”扶贫扶志又扶智,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我成了村民心中的“引路将军”。

        驻村扶贫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更是我一生的财富。如果说扶贫干部是一根火柴,我愿燃烧自己,照亮贫困户奋力前行的路,倾力打造大库联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最美风景!


        责编    卜凤义  梁利军